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测试科技资讯平台!

首页>资讯速递>杂志社动态>《中国测试》面向“双碳”目标的“生态环保测试”专题征文

《中国测试》面向“双碳”目标的“生态环保测试”专题征文

3069    2022-04-18    发布者:中国测试杂志社    来源:中国测试杂志社

《中国测试》是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该期刊已连续四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中国工程院高洁院士担任总编,江桂斌等 100 多位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期刊的特邀编委和编委(国内刊号:CN51-1714/TB;国际刊号:ISSN 1674-5124;国内邮发代号:62-260)。

环境保护是我国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了“双碳”目标,这对我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分别提到,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了进一步发挥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充分体现环保测试计量技术在促进能源低碳化转型、深入开展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测试》特定于2022年9-10月推出“环保测试”专题。该专题将立足于环保测试计量领域,以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研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以及污染检测与生态修复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技术提升和理论创新,推动高水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以科技引领助力生态产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展示生态环保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共享最前沿技术与成果,中国测试杂志社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建民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乔琦研究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付强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环境系主任赵锐教授共同担任专题特约主编和编委,指导“生态环保测试”专题策划与组稿,诚邀从事生态环保领域研究的相关专家学者投稿,共同探讨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广泛交流,共促发展。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研究内容

清洁能源技术

涉及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开发,如CO2转化与利用、氢能与燃料电池、化石能源清洁高效燃烧技术、流体科学与利用技术、传热传质与储能技术、碳封存和碳捕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与车联网技术、电池材料及其废弃物管理等;

碳核算研究

涉及不同行业的碳排放认证与碳计量,典型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及其减排潜力研究;

环境友好材料

生物基材料(PTT、PEF、聚酰胺、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等)、可降解材料(PLA、PBAT、PBS、PHA、PPC、PGA、PCL等)、纸制品、包装的技术和应用内容,环境功能材料生命碳足迹分析,新型能源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等的设计、开发及相关技术应用;

环保标准研究

环保测试领域技术标准及相关限量标准的前沿研究,环境监测关键计量标准及测量技术研究,应对我国环境监测/检测方法标准需求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研究;

环境监测

运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对大自然水体、空气、土壤等构建综合监测体系,包括农药、抗生素、大气污染物、温室气体、固体废弃物、微塑料、核辐射、电磁污染以及室内环境监测等;

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

污染环境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固体废弃物的生物降解、微塑料的富集处理、物理分离技术、电化学处理等方法的测试及应用。


论文要求

1) 研究性论文:引言应体现出文章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设计和方法叙述清楚,结果用图表的形式清晰详实地呈现,论据充分支撑全文的论点,结论表述简洁明确。


2) 高质量综述性论文:围绕本专题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具备全面的陈述和深入的评论。


3) 论文须为原创,并且在其他刊物上未发表过,字数以6000-8000为宜,来稿请用word版本。


投稿方式:登录本刊官网(www.chinamtt.cn)在线投稿部分,注册后按提示逐步操作完成,来稿请标注“环保测试专题”字样

截稿时间:2022年8月31日

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028-84404872,028-84406505,028-84403677

邮箱:zgcsjs@163.com

中国测试杂志社

2022年3月


专题特约主编——江桂斌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院长,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美国化学会ES&T杂志副主编。现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等。 

研究领域涉及化学污染物形态、毒理与健康等。分别参加过我国南极和北极科学考察。曾负责和完成我国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控制的第一期和第二期863项目,负责和完成两期国家POPs 973项目,负责和完成我国POPs控制第一个国家支撑项目,负责和完成2期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负责和完成国家基金委重大基金项目“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首席科学家和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污染的毒理与健康效应”专家组组长。 

在国外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20部。应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著名大学作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700余次。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长江学者成就奖、安捷伦全球“思想领袖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专题特约编委——陈建民
  陈建民,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从事大气化学、大气污染成因机制等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和重点项目等。发表论文480余篇,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副理事长、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J.Geophys.Res.-Atmos.》和《Sci. Total Environ.》副主编、《中国测试》编委等。

专题特约编委——乔 琦

乔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国际科技合作、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著作近20部;授权发明专利14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三项。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产业分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技术》和《中国测试》等期刊编委。

专题特约编委——付 强

付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制定《“十二五”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重点工作》、《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判定技术规则》等重要方案,指导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负责运行“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研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技术手段、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发新型污染物的监测技术方法。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科技基础平台项目、环保公益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完成了20多项环境标准方法的制修订,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专题特约编委——赵 锐

赵锐,英国赫尔大学博士,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环境系主任。主要从事环境生态系统工程、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担任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铁路总公司科技计划等在内的20余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奖;担任SSCI期刊Energy& Environment副编辑、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副编辑、Regional Sustainability青年编委、环境工程期刊理事、四川省环境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或来自其他发布者(非中国测试杂志社)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