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测试科技资讯平台!

首页>资讯速递>科普课堂>趣味计量:小益生菌,大作用

趣味计量:小益生菌,大作用

1084    2022-09-21    发布者:中国测试杂志社    来源:

作者 /

田蕾, 赵瑞祥, 孙群 四川大学




益生菌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很多产品广告宣传中都有听到,那么你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吗?



准确来说,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在一定数量下,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益生菌的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主要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两大类,前者包含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种类、而后者包括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这些看似渺小的益生菌在人体中却发挥着改善肠道、促进消化、防止腹泻、提高人体免疫力、参与疾病防治等大作用。那让我们透过植物乳杆菌这一在近些年的研究和应用中表现较为突出的益生菌,进一步了解益生菌是如何在调控人体健康中发挥他们无穷的潜力的吧。

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发酵食物中,众多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促进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s)的产生,在调节人体血压、血脂、血糖平衡以及肠道和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炎症性和慢性代谢性疾病。



                  



植物乳杆菌能减肥?


肥胖是当代人最困扰的问题之一,严重的肥胖甚至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植物乳杆菌可能是改善脂质代谢抗击肥胖的有效方式之一,植物乳杆菌可以抑制机会致病菌的生长,促进共生菌的增殖,调节肥胖个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增加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含量,介导 PPARs 等代谢途径,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


植物乳杆菌能降血糖?

糖尿病这一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使用无效而导致胰岛素异常的疾病困扰了全球约5370万人,目前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注射胰岛素和药物治疗来减轻胰岛素抵抗。益生菌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潜在补充策略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乳杆菌SS18-5就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被发现口服给药可控制大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水平,并增加肝糖原水平。


植物乳杆菌能减少肾结石?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草酸钙结石作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5%-90%,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手术治疗方法是目前消除结石的主要方法,尚无令人满意的药物来治愈或预防结石的复发。植物乳杆菌被多次报道不仅可在体外降解草酸,还可在体内降低尿草酸,减少肾结石。植物乳杆菌WCFSI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乳酸菌之一,其重组菌株表现出草酸降解活性并通过分泌草酸脱羧酶降解草酸来抑制大鼠肾脏中草酸钙结石沉积。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N-1和J-15也有较好的减少肾结石潜力,其不仅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强肠屏障功能,还可减轻局部炎症。


植物乳杆菌能降胆固醇?

高脂血症又称血脂异常,往往表现为血浆中的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不少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可以降低血液中TC,TG,LDL-C的含量,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加肠SCFAs的含量,并促进粪便中胆汁酸,有机酸和胆固醇的排泄,有助于高脂血症的治疗。此外,摄入植物乳杆菌还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阿克曼菌等有益菌在肠道的生长。


你在生活中见过植物乳杆菌吗?

植物乳杆菌看似遥不可及实则近在眼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酸菜,酵母,泡菜等发酵食品中都有它的身影,它在食品和生物治疗工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在食品和宿主中存活能力,开发了活菌粉末、活菌片剂、包埋等技术使益生菌在消化道中得到保护,从而提高了益生菌的存活率。然而益生菌是具有高度菌株特异性的,这意味着来自同一个类别的不同菌株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防治效果,所以大家不能盲目服用,可参照国家批准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选购相关产品。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对益生菌调节人类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加,大众对于益生菌的接受度以及相关产品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增。当然,益生菌产品终究不是药品,我们应理智看待及利用其在辅助预防及治疗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益生菌产品的大规模应用仍有较长的路需要走,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益生菌在食品行业和医疗保健上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孙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海外引进人才、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获得者,现任资源微生物与微生物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基因资源与生物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留学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Muscle Food and Biology、《肉类科学》、《中国测试》等杂志编委,以及PLoS One、《食品科学》等十余种国际国内高水平杂志审稿人。

长期从事微生物学和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际科技合作、政府间合作、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等近50项国家、部省级及横向科研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PNA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和专著210余篇,其中SCI论文110篇,参编《四川省志•科技志》、十二•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学》等专著,获国际和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9项,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60余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等4项、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以及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奖、唐立新教学名师奖、十佳师德标兵、四川大学首届“德渥群芳”标兵科研团队导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等奖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四川省一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基因应用创意大赛全国冠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一等奖等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或来自其他发布者(非中国测试杂志社)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