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测试科技资讯平台!

首页>资讯速递>专家风采>《中国测试》特邀编委:毛二可院士——无悔的蜡烛

《中国测试》特邀编委:毛二可院士——无悔的蜡烛

3189    2019-02-20    发布者:中国测试杂志社    来源:

在北京理工大学这所985高校的院士群体里,毛二可院士的名字广为人们所熟知。


1951年,毛二可院士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当时叫做华北大学工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因为成绩优秀,毛院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由于国家战略需要,毛院士与几个教师一起参与组建了学校雷达研究所,为电子工业第14研究所提供论证支持。其中的成果之一,就是协助14所在河北宣化地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相控阵雷达。这部雷达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研制大型先进雷达的国家之一。


毛二可院士数十年如一日,永远站在科研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攻克难关。他就像一柄利刃,虽然久经沙场仍锋芒逼人;他就像一根蜡烛,纵然矗立风雨仍光热不衰;他宛若一股清泉,源源不断的奉献生命的希望与智慧;他恰似一匹老骥,仍不坠青云志,不移白首心。



从研究所到实体企业的跨越


电子工程系(后来改名为信息与电子学院)和雷达研究所在长期的科研中努力贯彻这样一个理念:科研工作应当解决国家急需,为实际应用服务。因此,毛院士和雷达研究所一直非常重视雷达新技术的应用,重视学术研究与实际型号的紧密结合。


毛二可院士说过:“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为国家服务,一直是我的心愿。”


作为一位知名的科学家,2009年12月,古稀之年的毛二可院士以自己和团队的科研成果作价600万元入股,与理工大学合作成立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了表示与公司共兴亡的决心,他拿出了全部积蓄,用于公司注册。


这家企业已经成为中关村乃至全国知名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


由雷达研究所负责雷达基础研究、原理性试验和样机制造,然后由公司实现工程化,成为正式产品。这样的产学研一致道路打通后,公司发展很快。不但为科研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为提高中国雷达技术水平、推动雷达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校园的66载

毛院士从1951年来到北理工,至今已经有66年的时间了。在这66年里,中关村从田园风光的郊野,逐步演变成繁华的闹市区。


毛院士却依旧保持着数十年不变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他住在学校,工作在学校,每天徒步穿过宿舍区、学生公寓、运动场和中心花园,和朝气蓬勃的学生们并肩,与学校融为一体。每当校庆日,信息与电子学院的毕业生们回到学校,都争相与毛院士合影,作为自己人生的珍贵记忆。

在毛院士看来,高校的教师在科研方向上有比较大的自主权。一方面可以紧跟雷达技术发展的前沿,一方面可以根据国家需求和实际情况决定科研方向的取舍,更加适合雷达电子技术这种飞速发展的学科。


在这66年里,毛院士时刻站在雷达技术发展的前沿,参与了中国雷达行业的创建、引导着学科和产业发展,不断在理论研究、工程科研、学术交流、教学培养等方面带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还为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中国测试》官方微信!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或来自其他发布者(非中国测试杂志社)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